废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不停管他、管他、管他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樊登读书 Author 北贝
来源|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前几天,网红摄影师鹿道森事件,想必大家有所耳闻。
他在微博定时发送的遗书中有一句话,令读书君深感痛心:
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为了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人,强势的控制着孩子的人生,逼他们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野蛮的灌输自己的想法,只会让他们痛苦到生不如死。
确实,父母无穷的控制和压迫,会让孩子窒息。
曾有人说:“压死我的不是生活,而是父母的控制。”
过度控制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失控。
《不被父母控制的人生》书中说,不成熟的父母,喜欢支配和控制别人,喜欢用角色来定义人。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女心理师》中,就有一位这样的母亲。
剧里,蒋静长期承受着妈妈的压迫式教育。
从小,妈妈逼着她学钢琴,每天都监督她训练,不断说“再弹一遍再去吃饭”、“再来”、“重来”。
当蒋静弹错几次之后,妈妈就会开始动手,边打边骂:“长本事了,叛逆了,你这跟谁学的!”
这些刺耳的话语,让蒋静瞬间崩溃,大声吼到:“你别说了!”
但,妈妈并没有因为蒋静的反应做出改变,而是边给她喂饭边念叨:
“没事,那我们吃完继续练。”
“妈妈这样呢,也是为了你好,将来长大了,有一个好的前途。”
“等你长大了你就知道妈妈的用心了。”
一直被妈妈压迫着喘不过气的蒋静,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和暴食症。
就算这样,妈妈还是没有放过她。
虽然已经30岁,她依旧会被妈妈收掉手机,甚至,连穿衣风格都不能由自己决定。
她忍无可忍,歇斯底里地砸东西,冲着妈妈发泄这些年压抑的情绪。
可,换来的不是理解,而是被锁在了屋子里,连门都出不了。
走投无路的蒋静,拿着陶瓷碎片,起了轻生的念头。
父母过强的控制欲,真的会要了孩子的命!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喜欢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
“我这不是为你好吗?”
“你再这样,妈妈不要你了!”
“别的孩子都行,怎么就你不行?”
心理学者李雪说:“控制欲极强的父母意识上觉得一切为了孩子好,实际做的却是确保孩子处在废物状态乖乖受控。”
父母们处处管着孩子,以为这样孩子日后会感谢他们。
但其实,这样的做法会成为毒刺扎进孩子的内心,成为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
控制欲强的父母,往往打着爱的名义,把孩子推向深渊。
想起网友分享过的一件趣事:
他有一个上大学的表弟,姑姑从表弟初中开始,就说表弟叛逆不听话,一直说了十几年了。
一次, 网友去姑姑家玩儿,正好表弟要回宿舍,姑姑在陪他一起整理行李。
姑姑边理边问表弟:“要不要给你带点苹果?”
表弟回答说:“不用了,我不想吃。”
过了一会儿,姑姑又说:“还是给你放点苹果吧!”
表弟还是拒绝说:“不用!”
这回,姑姑直接拿起一袋子苹果,塞进表弟行李箱里:“多吃水果身体好,带着吧!”
接二连三的强迫,使表弟变得不耐烦,说了一句“我不喜欢吃!”就直接把苹果拿出来,合上了行李箱。
姑姑看到表弟的行动,立刻上火:“你又不听话了是吧!”
随后就开始向这位网友抱怨:“你看看这孩子,多叛逆。”
家长认为苹果对身体好,所以不管孩子的意愿,就算不喜欢也得吃。
孩子拒绝无果,无奈下发了火,就变成了叛逆。
这样的情况下,是因为孩子叛逆,才会和父母对着干吗?
不,事实上,是家长的控制欲,使孩子无法招架,造就了“叛逆”。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超限效应」。
指的是因为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
所以,当父母不断管着孩子,就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逆反心理,出现“叛逆”的行为。
教育孩子,就像放风筝,要掌握好放线、拉线的时间点,才能让风筝飞的越来越高。
一味地管教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
就像风筝的线,只拉不放,迟早会断掉。
有人说:
“教育孩子最难的点,从来不是教育孩子本身,而是父母自己要做出改变。”
孩子大部分的问题,其实都来自父母错误的教育。
所以教育好叛逆的孩子,首先要从改变父母自己开始。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这本书中,讲到了3个值得借鉴的方法:
1、 避免权力争夺
心理学家曾说过:
“一个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选择,只有不断地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这个人才算活过。”
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就等于剥夺了他的人生。
研究表明,小时候孩子做的选择越多,长大就越有主见,将来做选择的能力就越强。
给予孩子选择,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下手。
比如:今天早上喝牛奶还是豆浆?穿裙子还是裤子?电视只看20分钟还是不看?
需要注意的是,在提供选项时,先把不利的部分剔除,就能减少争吵。
同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完全不能干涉孩子的选择。
如果孩子做出了错误选择,父母可以心平气和的把建议告诉他,然后直接离开,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并且,多采用“我理解,但是……”的句式,毕竟没有一个孩子,会因为父母太理解他们而想反着干。
在正确的引导之下,孩子会感受到自己是有话语权的,自然也会更愿意和父母合作。
作为父母,懂得放权,才能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空。
2、 增加孩子积极转变
书中提到:“叛逆的孩子,一般都存在着自尊心方面的问题。”
父母的鼓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来说,更是最好的良药。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大仲马曾落魄流浪到了巴黎,找他的叔叔帮他找一份工作。
但是,在叔叔接连询问下,他发现自己没有一件擅长的事情。
于是叔叔和他说:“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
他写下自己的名字和住址,转身要走,却被叔叔一把拉住了:
“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
就这一句话,让大仲马燃起了希望:
我能把名字写得叫人称赞,那我就能把字写漂亮,能把字写得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写得好看……
受到鼓励的他,一点点地放大着自己的优点,数年后,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
一句鼓励,有时候,就能改变孩子的一生。
同时,鼓励孩子时,可以先去观察孩子会看中什么,
找到孩子在乎的点,真诚的表示对孩子的赞赏,就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鼓励的浸润下,孩子更容易做出父母期待的行动。
3、 换位思考纠正孩子
显而易见,对于叛逆的孩子来说,经常惩罚必然是没有作用的。
我曾有一个朋友,头疼于为什么孩子一直不听话。
在观察她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答案。
每当孩子犯错时,她就会大声呵斥孩子。
一开始,孩子会害怕,从而达到她想要的“听话”效果。
但是,随着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孩子适应了她的吼叫,便开始对她的指责视若无睹。
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要做到换位思考,循循善诱的引导孩子而不是强制。
比起批评来说,更好的是平静下来,针对错误本身去纠正。
不仅如此,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带着孩子一起理解破坏规则的后果。
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父母是非常爱他的,不满意的只是他的部分行为。
《不管教的勇气》中说到:
“父母无法代替孩子去生活,但能够帮助孩子鼓起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
孩子的生活终究属于他们自己,他们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强行控制着孩子,只会让路越走越歪。
放手,才能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如有收获,请在文末点个赞和点个在看!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爱意中,自由开花。
来源:文章来源于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读书点亮生活。
— END —
本公众号原创作品已超过3600篇,内容已涵盖了初中数学所有知识,尤其是中考备考相关的资源,可直接点击打开文章“为记忆而留下,做一个有情怀的教书人”详细了解。其中培优系列丛书《尖子生之路》共8册,为本公众号之前发布的公众号文章精选更新而成,丛书最大的特色是:个人独立编写,有着其他教辅书无法替代的优点!详细了解请点击打开《尖子生之路》系列丛书特色介绍,目前网络上唯一购买渠道是本公众号对应的微店,可扫描以下二维码购买.
另:2021年中考压轴解析和超前自学相关内容也陆续汇总在以下的对应视频号中。
对应微店(扫码购买) | 对应视频号(扫码关注) |
近期热门推荐(直接点击打开)
请善待老师,管你最严的老师,其实爱你最深!“双减”正式入法,明确家长“四不减”…期中考后,重要的不是分数,而是及时调整…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真正拉开孩子差…
初中后什么样的孩子可以继续优秀?初一散, 初二懒, 初三惨! 成绩差原因究竟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
想知道孩子在校表现怎么样?不用问老师…
初二分化的实质是深层次思维的缺陷
文化课成绩不好就去艺考体考?这条路…为什么过去孩子挨骂、挨打,却很少有心理…